加入书签

移除书签

设置背景

上一章

章节列表

下一章

第三百一十七章 裸身衔玉 (求月票!)

作品:《 赤心巡天

       

早晨在太庙里发生的事情,第一时间就被封锁了消息,但不可能封锁得住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至少不是一个马雄能封锁住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别的不说,就连他自己,这临淄城里多的是人能从他嘴里问出东西来,他还不敢不开口。



       

最先知晓的,自然是在都城巡检府内部很有力量的那些人。



       

重玄胜这种,则属于跟当事人联系紧密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李家得到消息的时间,不在最快那一拨,但也不算慢。



       

姜望走了约莫半个时辰,就有人进来报信。两相验证,与姜望所说的完全吻合。



       

彼时李家的老太君坐在上首位置慢悠悠地喝茶。



       

当代摧城侯李正言,和李正书正在谈论此事。



       

自李正言坐稳家主之位后,老太太就很少再对家族里的事情发表意见。



       

除了喝喝茶,听听戏,再就是偶尔拿着龙头拐杖打打李龙川。

记住网址m.qbyqxs.com

       

只是在下面的人说到,姜望在去九返侯灵祠,遭遇变故之前,是从初代摧城侯的灵祠出来,刚刚祭祀过初代摧城侯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老太太忍不住又说了一句:“真是个好孩子。”



       

李正言和李正书对视了一眼,都笑了。



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从李府离开后,姜望便自回了霞山别府。



       

无论此刻临淄是多么风云变幻,多少人忐忑不安。自身的修为,才是立身之本。黄河之会的成绩,才是进身之阶。



       

姜望从来都是清醒的。清楚自己要什么,并一以贯之地去努力。



       

闭门锁室,自去钻研火界之术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必须要承认一件事情。



       

虽然他轻松击败雷占乾,好像是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。但其实他的火源图腾,修行进度远不如雷占乾的雷源图腾。



       

火源图腾之力不足以跟三昧真火保持平衡,哪怕火界之术在他的主导下构建出轮廓,而他已经极力在压制三昧真火。



       

质的差距需要用量来靠近。



       

所以在这段时间里,姜望不得不分出更多的修炼时间来给火源图典。那毕竟也是一方世界里的强大功法,没有那么容易钻研透彻。



       

好在他的火源图腾并非单纯的火源图腾,早已和白骨莲花连成炙火骨莲。



       

无属性的星力可以转化成一切力量,当然也包括图腾之力。两相加持之下,才勉强可以稍作平衡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但要想尽快达到火界之术的要求,不在火源图典上付出更多努力是不可能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从白天到夜晚,修行之中,时间流逝得匆忙。



       

修炼当然辛苦。



       

在别人鲜衣怒马的时候,在别人花天酒地的时候,永远埋头,永远跋涉。



       

忍受寂寞和孤独,跟安逸的本能做对抗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过,能够安心修行,在很多时候,其实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


       

九返侯灵祠之事,已经在暗涌中传遍了都城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一夜的临淄,无数人无眠!



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
       

当今齐帝,几乎每日都坐朝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从卯时,到辰时,每日两个时辰,风雨无阻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一旬只休沐一日。至今,已经五十五年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可谓不勤勉。



       

齐国在他的统治下,已是毋庸置疑的东域霸主,雄视四方,威加海外。



       

卯时是早朝开始的时间,所以其实还在寅时,参与朝会的大臣,就已经到得差不多了。政事堂里的朝议大夫们,更是已经把今日的政事提前议过。



       

哪怕是在五月末,寅时也还未有天亮。



       

伟大的临淄城,蛰伏在冗长的夜晚里,



       

紫极殿外那雄阔的广场上,文武百官们像蚂蚁一样从各处移动而来,慢慢聚集到一起。



       

然后依着各自的尊卑、位阶,默默排列成队,等待那一声朝闻钟。



       

在过去的岁月里,无数的官员走过这片广场,走过不知道多少次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但今日,是不同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若从高空俯瞰,若视线能不被这夜色所掩,当能看到——



       

那在巨大白石广场上汇聚的“蚂蚁”,无论尊卑,都非常刻意地绕了一个大圈,在广场上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。



       

空白中间,是一个小小的黑点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一只小蚂蚁。



       

当天光渐渐挑破无边的夜幕,这个世界迎来晨曦时。



       

铛~



       

观星楼上的朝闻钟,已经撞响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一声雄浑悠长,传遍这三百里霸国巨城,使人闻之,清心,醒神,明性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临淄这座伟大的城市,随之苏醒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两名带刀武士各持一边,缓缓推开紫极殿那扇巨大的门。



       

因为时间尚早,天光还不够亮的缘故,紫极殿穹顶悬着的赤日珠,正在倾落明光。



       

恢弘的大殿,就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。



       

文武百官们沉默着鱼贯而入,广场上那个孤独的黑点,依然孤独。



       

现在,天已经渐渐开始亮了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个世界变得清楚了些。



       

让视线再往下,让目光再坠落。



       

就可以看到,广场上那个越来越清晰的、跪着的身影。



       

那是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瘦弱身影。



       

全身上下只穿一条单裤,长发披散,定定跪在紫极殿外的广场上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今日来朝的文武百官,每一个人都看见了他,每一个人都好像没有看见他。



       

无人与他招呼一声,无人多看他一眼。



       

有人关心,有人期待,有人担忧,有人窃喜……但都缄默。



       

跪在这里的这个人,是大齐十一皇子,长生宫主姜无弃。



       

在脱下常年裹身的狐裘之后,才发现他真的很瘦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裸露的脊背上,一节节的脊柱几乎完全暴露在空气里,只能叫人想到一个词——瘦骨嶙峋。



       

“咳咳,咳咳。”



       

偌大的广场上,今日如此安静,竟然无人私语。只有他偶尔没能止住的咳嗽声,和清晨有些寒冷的风声。



       

好孤独的咳嗽。



       

紫极殿里,好像一切与往常没什么两样。



       

该奏事的奏事,该争论的争论。但总是……少了些什么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今日早朝的两个时辰,对很多人来说,都是无比难捱的两个时辰。



       

紫极殿内奏事的文武百官,一个个都在强装无事,但谁能心无旁骛?



       

长生宫主卷入刺君案,这在哪国哪朝,都几乎意味着……无数的鲜血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波澜壮阔的储位之争,今日似乎就要退出一个角逐者,这是牵扯到整个齐国的大事。谁也无法置身事外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概唯有高坐龙椅上的那位天子,仍然如过去的那些年月一样,不见半点波澜。



       

帝心难测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管怎么样。



       

煎熬也好,期待也好。



       

漫长的两个时辰过去了,心不在焉的奏事结束了。



       

往日那些最热衷于争辩的政敌们,今日难免有些不够激动。辩赢了的官员不见满意,辩输的官员也不见沮丧。



       

司礼监大宦官韩令,侍立丹陛之前,宣道:“退朝!”



       

从他的角度看过去,文武百官如潮水退去,涌出了紫极殿,散入那巨大的广场,向各个方向流走。



       

唯一没有变化的,就是那一团空白,以及空白里的那个黑点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的皇帝陛下没有出声。



       

韩令也好像成了雕塑。



       

应该是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,但感觉上,已经很久。



       

皇帝起身。



       

韩令张嘴就要喊“起驾”,但皇帝的手压了压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作为大齐天子最亲近的大宦官,韩令从始至终并未回头,但声音已经咽了下去。



       

皇帝离开龙椅,走下了丹陛。



       

此时已是辰时,是“朝食”之刻。老百姓一般都在这时候用早饭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天光已经大亮。



       

紫极殿内悬着的赤日珠,早已收敛光芒。



       

皇帝缓步往外走,每一步,都好像把天光踩在脚下。



       

当他终于走出紫极殿,站在那高高的台阶之上。



       

偌大的白石广场上,已经看不到别的人影,除了姜无弃。



       

那个赤裸着上身、跪在地上、披散头发、看着他的——他的儿子。



       

“此子类我!”



       

天子忽然想起他曾说过的这句话。



       

于是他的目光垂落。



       

先看着铺就眼前这片广场的巨大白石板,再到那与地面贴合的膝盖,再到那赤裸着的、削瘦的上身,再到那张英俊的脸——若非带了些挥之不去的病容,这张脸还应该更出色一些。



       

裸身披发的姜无弃,跪在地上,难言雍容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天子看着他的眼睛,而后看着他口中,含着的那块白玉。



       

口中含宝,是贵族丧葬之礼,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这是表示,他已是一个死人。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在很早以前,就应该是一个死人。



       

早到……还在娘胎里的时候。



       

那是元凤三十八年的冬夜,齐帝亲自领兵在外,伐灭不臣。



       

而姜无弃的母亲雷贵妃,在还怀着他的时候,就在大齐皇宫之中,遭人刺杀。临死前拼尽一切,护住了自己的肚子。



       

宫中强者赶到时候,刺客已经自毁。



       

至今也没有查出来,幕后凶手是谁。



       

等到齐帝赶回来的时候,看到的就只有雷贵妃的尸体,和剖腹而出的孩子。



       

齐帝洒泪曰:“爱妃虽弃我,却无弃我子!”



       

故名无弃。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还是胎儿之时,就受了必死之伤,当夜那位轮值的宫中强者舍命相救,才保住了一线生机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但也仅仅是一线生机。



       

即便齐帝有通天彻地之能,一个先天不足的、刚剖出来的婴儿,也无法承载他的任何手段。



       

自此霜毒入命,非药石能医。且越长大,霜毒越重,入命越深。当时的太医院院长,断定这孩子活不过十岁。



       

在姜无弃九岁的时候,齐帝要为他换血换骨,重塑新身,从而以皇室秘法,拔除入命霜毒。



       

当时九岁的他,只问了一个问题:“换血换骨之后,我还是大齐皇子吗?”



       

答案自然是否定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齐帝再爱他,也不可能拿自己其他儿女的骨血与他相换。



       

于是姜无弃选择了拒绝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宁可死,也不要庸碌一生。他姜无弃就算是死,也要以天潢贵胄的身份死去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然那个女人,他的母亲,在寒夜里挣扎里那么久,是为了什么?



       

他九岁之前,习武健身,调理身体。



       

九岁之后,开脉修行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是霜毒入命,霜毒会随着他的修为一起成长,越强反而死得越快。但唯有变强,他才有机会改变命运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是一个悖论。



       

无论哪一种结果,都应该导向死亡。



       

所有人都不觉得他能活下来,但他活下来了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仅熬过了十岁那一劫,还活到了今天。



       

不仅活到了今天,还让皇帝亲自为他督造长生宫,成为大齐最有希望争夺储君位置的几个人之一!



       

他从出生挣扎到现在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摇摇欲坠的好像随时要死去,但如风中之烛摇曳了这么多年,他还摇曳着,光芒却越来越耀眼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今天姜无弃跪在这里,表示他已经是个死人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皇帝的那一颗天子之心,怎么可能毫无波澜?



       

天子承天之命,统御万民,天生就该是孤家寡人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但他真的就可以毫无情感吗?



       

元凤三十八年的那一次出征,是齐天子迄今为止,最后一次御驾亲征。



       

此后他再未出过临淄城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的天子难测之心,有没有想过那一年的寒夜?



       

紫极殿前的广场上,没有一位朝臣敢于逗留。



       

司礼监的掌印大宦官,静默立在紫极殿的大门门侧,连呼吸声都湮灭了,不显出任何存在感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的皇帝陛下,走下高高的台阶,走到姜无弃的面前,伸手,拿走了他嘴里含着的白玉。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从小是在药池里泡着长大的,畏寒惧冷。而今日他裸其身,跪在紫极殿外等候发落。



       

每一缕冷风,对霜毒入命的他来说,都比刀子割肉还痛。



       

但他的咳嗽声在皇帝出来之前就已经停止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强忍着不在皇帝面前咳嗽一声。



       

尽管这些年来,那一声声忍不住的咳嗽,已成了他稍缓痛苦的唯一方式。



       

他是个要强的。



       

此时此刻他抿着唇不发一言,眼角却有泪珠滚落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眼泪,滚烫。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皇帝手里拿着那块白玉,静静地看着他。



       

这样静默了一阵,而后问道:“姜无弃,是你命人刺杀于朕?是你派人去九返侯灵祠,血污朕名?”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流着泪道:“虽非儿臣所为,然……儿臣有失察之罪!”



       

皇帝淡声道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失察之罪,罪不至死。”



       

姜无弃双手撑在地面,低下头来,哽咽难言:“父皇……”



       

大齐皇帝手一翻,“这块玉,朕收下了。”



       

而后一甩大袖,转身大步而去。



       

韩令脚步匆匆地跟上。



       

高喊道:“起~驾!”



       

这一声在偌大的广场上,传得极远。




如果您觉得《赤心巡天》还不错的话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、微信或微博好友,谢谢支持! ( 本书网址:/xiaoshuo/12428/ )